知识产权融资让“知产”变“资产”

2025-11-24
  福建怡和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按摩椅的创新型企业,拥有130多项发明专利。不久前,公司提交专利权质押登记申请,成功从中国银行福安支行贷款1000万元。“可以用发明专利质押贷款,无需实物抵押或担保,效率很快。”公司副总经理郭光锋介绍。
  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却因没有厂房设备等“重资产”而无法贷款,这是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惑。如何让躺在实验室的“沉睡”专利,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动力?对此,福建省力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通过拓宽质押物范围、优化服务模式,让企业的专利、数据资产成为融资的“硬通货”,有效破解创新型企业的融资困境。
  福建易太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和制造速冻食品的企业。公司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困境。凭借公司在速冻食品加工设备领域的发明专利,前不久,当地邮储银行通过科创信用贷款和专利质押贷款组合模式,为企业成功发放贷款1000万元。
  福建省福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芯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公司。根据公司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发明专利,福建海峡银行为其提供500万元的质押贷款。
  知识产权要“活”起来,绝非单一环节的突破,而是需要政策、金融、服务的“合力突围”。为了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估、登记、流转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联合金融部门高频次举办信贷政策宣讲会和银企融资对接会,有效破解了过去“银行看不懂专利、企业找不到资金”的信息壁垒。
  福建各地纷纷创新机制,推动“知产”变“资产”。在泉州,当地综合考量企业区域分布、产业领域、专利数量、荣誉资质、硬科技指数、专利质押等因素,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直观、有效的决策参考,助力双方精准对接。今年上半年以来,泉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新增3.99亿元,同比增幅达234.57%,越来越多企业的“知产”正加速变成发展“资产”。
  在福州高新区,针对科技型企业密集的特点,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中国银行等金融部门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高新知融贷”专项产品,园区企业经园区评估系统测算知识产权质押额度后,最高可获得贷款1000万元。
  “看重企业的创新发展潜力,而非只看营收规模。”中国银行福州高新区支行行长张宇举例说,一家年营收200万元的科技企业,凭借3项发明专利,成功获得300万元贷款,用于技术产业化。截至目前,“高新知融贷”产品已助力多家企业突破资金瓶颈。
  “从‘纸专利’到‘金疙瘩’,知识产权成为融资‘新钥匙’。”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福建将持续加大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力度,鼓励银行机构加强金融科技支撑,进一步畅通转化通道。

如需了解企业贷款,请咨询下方二维码企业顾问微信。


免责声明:广东银税互动服务平台转载网络文章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包含内容图片字体),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金融服务咨询:020-29176261

专属客户经理:18898544453   梁经理

图片



往期精选

申请农行“纳税e贷”、建行“云税贷”不通过怎么办

  广东税务交出脱贫攻坚优异答卷

关注我们



企业税贷、发票贷,融资贷款服务请关注公众号:广东银税互动服务平台

图片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