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广州研究制定《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力为企业纾困减负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纾困九条”)。围绕“纾困九条”中的金融内容,以及广州市金融系统在制定落实金融纾困政策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管一级调研员王德昌作相关说明。
做好无缝衔接 确保有效政策继续发挥作用
王德昌表示,广州市将继续延续落实2020年以来国家还在实施以及省、市实施过的金融纾困政策,确保实践证明有效的政策能够继续发挥作用。比如,推动金融机构严格贯彻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助力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而且对于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金融机构应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
此外,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对合作银行投放的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市场主体信用贷款所产生的不良贷款,给予不良贷款本金50%以内的资金补偿。自2020年6月该政策实施以来,首批11家合作银行共为小微市场主体授信332亿元、实际投放317亿元,96%以上都是信用贷款,惠及小微市场主体5.1万户,加权平均利率显著低于同期同类贷款,有效发挥了“保市场主体”的功能。“目前,我们正在抓紧遴选第二批合作银行,很快预计又有10多家银行加入机制,有望促进更多小微企业获得更多更优的信用贷款。”王德昌说道。
做好精准支持 有针对性地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工作
据王德昌介绍,一是从金融服务对象来看,根据疫情对不同地区、区域、行业、企业的资金链造成冲击程度,广州市金融系统有针对性地要求强化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市金融部门将迅速协调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区,及时调查汇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实施封闭封控管理区域的中小微企业名单,及时组织引导金融机构按图索骥和对接企业融资需求,精准提供融资支持。二是从金融服务主体来看,针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机构在金融纾困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良率考核难题,广州市金融系统强调支持银行机构落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容忍度标准,引导银行机构在尽职免责的情况下,放手提供更好、更快、更多的金融服务。
做好全面发力 更详细、全面的金融纾困政策将出台
从金融领域细分业态的角度看,除了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以外,广州市金融系统引导支持地方金融业态也要在抗疫纾困中发挥应有作用。比如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和个人下调贷款利率5-10%、减免手续费用、延期或展期1-3个月、免除1-3个月罚息等,相关小额贷款公司可据此上调融资余额和贷款余额上限。
从“纾困九条”政策之后的细化延伸落实角度看,为表达更多更全面的金融纾困内容,王德昌透露,根据广州市统一安排,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已牵头会同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驻粤驻穗机构以及市有关部门,草拟了一份更详细而更全面的金融纾困政策和实施细则。王德昌透露,该项专门政策已在按程序报批,将于近期出台。
【链接:“纾困9条”中的金融内容】
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汇总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实施封闭封控管理区域的中小微企业名单,引导金融机构高效对接企业融资需求,精准提供融资支持。
推动金融机构贯彻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助力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对于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金融机构应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
推广运用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转贷服务机制,力争在“两项机制”等政策支持下2021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容忍度标准。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和个人下调贷款利率5-10%、减免手续费用、延期或展期1-3个月、免除1-3个月罚息等,相关小额贷款公司可据此上调融资余额和贷款余额上限。
免责声明:广东银税互动服务平台转载网络文章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包含内容图片字体),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